秋实俯藏,春华翘盼

--外国语学院李志奇老师口译教学访谈录

期次:第39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刘金环   查看:144




    编者按:

    我校英语本科专业创设于1999年。为弥补翻译教学的不足,打造专业特色,学校于2007年引进了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李志奇老师,并由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口译教学团队。近年来,该团队与所指导的学生队伍,为学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相关涉外活动提供了优质的口译服务。他们还走出校园,在省内外许多国际会议和涉外场合大显身手,受到了活动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同时,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各种口译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批学生具备了承担同声传译任务的能力。可以说,口译已经成为我校英语专业一块闪亮的招牌。
    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是高难度的翻译种类,同传译员因每小时最高可达2000元的报酬而被称为"中国最高级的钟点工"。一个办学历史并不长的专业,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带着这一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外国语学院李志奇老师。

    记者:李老师,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与翻译工作结缘的?
    李志奇:来林科大之前,我做过多年的口笔译工作,以前政府很少配备专职译员,我在浏阳任英语教师期间,一直是政府的兼职译员,有时是一年内有几个月都在市政府做译员,记得当时浏阳市委、市领导立志要让"浏阳烟花响天下",历届班子都非常重视翻译与产业推介工作,器重翻译人才。作为翻译爱好者,我的机遇很好,多次担任浏阳国际烟花节翻译及联络组组长,国际烟花协会筹备大会及成立大会翻译组组长,一直担任"国际烟花协会"秘书处首席英文翻译,完成了很多会员之间的谈判口译工作,有时一年要完成几十万字的各类笔译、十几场百人以上的口译任务。作为译员,行业延伸到哪里,你就要熟悉到哪里,涉及面广,也极具挑战性。当然,这些经历对我现在所从事的口译教学与培训,确实有难得的优势。

    记者:您来到林科大之后,是如何开展口译教学的呢?
    李志奇:我于2007年3月来校工作,开始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从事教学,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英汉口译教学,通过对学生的系统了解,并结合自己入教之前从事翻译工作经历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协助学院领导在制订和修改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时,设计了由口译基础--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组成的课程群,在我院2006级英语专业中着手进行口译教学改革,当时,由于部分学生听力基础不够好,师生都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我始终本着"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想法,坚持要求学生适应各类语速较快的原声材料,并要求学生在《口译基础》课内掌握口译笔记法。同时,为了让学生有实践经验,利用政府和企业邀请我做口译的机会,带学生去体验,大胆让基础好的同学参加实战,作为指导教师,我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口译过程中的表现,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再回到课堂,将其贯穿到教学中去,推进口译教学改革。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前期我做过很多的口笔译实践,后又到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口译教学时,会自觉地对实践与理论进行反思,使我对口译实践过程的考察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对口译理论的采用更具实用性与指导性,既避免了盲目实践,也避免了纸上谈兵,我想这正是近几年能够指导学生在口译方面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我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译学习做理性思考,如有学生写"口译笔记法共性与个性分析"与"口译者声音的训练途径"等方面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些选题在口译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深度和前沿性,他们答辩时获得老师的赞许,被评为院级与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而且学生自己的口译实践也做得很好。

    记者:近年来,经常听到我校学子在口译比赛中获奖的消息,这些学生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请介绍一下他们参赛获奖的情况。
    李志奇:指导学生参加口译竞赛是检验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2009年,我就开始鼓励基础好的同学积极参加口译竞赛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指导,也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例如,2006级王晓南获第二届"海峡两岸"口译比赛湖南赛区二等奖、华中赛区二等奖;2007级董一书、邓林竹分获2010年"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湖南赛区二、三等奖;2008级胡雅琦获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比赛华中赛区一等奖、第二届"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及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0级翟丽君、王欢获分获第三届"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湖南赛区的二、三等奖,翟丽君还获得了华中赛区三等奖;2011级曾瑶和2012级邹雯张分获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湖南赛区二等奖以及华中赛区的一、二等奖;2014年,曾瑶获"海峡两岸三校英语专业口译大赛"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胡雅琦参加2013Televic杯国际同声传译大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全球一流口译专业学生的高水平竞赛!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我校口译比赛获奖的次数不断增多,档次不断提高,因为同学们的出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这个名字多次在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中为同行所熟知,参赛同学也获得与翻译大家直接交流的机会。如胡雅琦与外交部英文处处长、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费胜潮先生的交流,曾瑶与连战先生的翻译汤丽明女士的交流等,这些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以后发展很有帮助!
    教书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相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学院领导的大力扶持、同事们的无私奉献、同学们的刻苦训练,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校的支持下,有的同学经过艰苦的训练和残酷的竞赛,获得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在释放压力时,非常激动地说:林科大,我爱你!他们真的是心怀感激,从这个平台出发,走上了一条十分顺畅的发展之路。

    记者:学生反映您非常重视口译实战训练,这为他们快速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请介绍一下您指导的学生有哪些社会口译实战的经历?
    李志奇:多让有实力的学生承担实战型的口译工作,更好地锻炼他们,这是邓联健院长等几位院领导和口译老师早已达成的共识,大家均积极为同学们提供或"转让"口译机会。
    参加实战的同学们也不负众望,获得了邀请单位的认可与赞赏。这几年他们进行的口译服务难度较大的活动主要包括:王晓南任"中国杯"四国女子手球比赛中央5台英文播音、新闻发布会交替传译与现场联络译员,世界销售大师乔·吉拉德长沙行演讲现场联络译员及随行陪同口译,亚太低碳经济国际会议暨第九届东北亚经济论坛同声传译员;胡雅琦任第24届"亚洲杯"乒乓球赛口笔译,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庭审口译,湖南省湘西矮寨国际低空跳伞节口译、笔译;2009级孙祥哲等15名同学为我校与班戈大学合作办学笔译相关文件、口译部分相关谈判;王欢任中国(长沙)矿物宝石博览会现场陪同口译,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大会(株洲)交替传译员;曾瑶一直在冰冰字幕组从事听译、翻译及校对工作,曾任长沙蜉蝣文化有限传播公司主办的爵色潇湘国际(长沙)爵士音乐周英文翻译,担任格莱美奖得主Oran Etkin及其四重奏团队在长沙全程陪同翻译,包括工作坊现场口译、媒体采访,担任EYOT四重奏全程陪同口译。曾瑶2012年参与中央电视台环球驿站栏目《超级保姆》译制,2014年为黑龙江电视台游艇汇节目完成相关资料听译,担任班戈学院讨论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
    作为英语专业尚未毕业的本科生,能完成这些口译任务,没有扎实而艰苦的训练,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不仅为主办方与外方搭起了友谊之桥,同时也为我校与社会之间搭起了座座桥梁。刚才列举的这些只是近几年口译队成员完成的部分现场口译,还有些同学完成了很多小型的口译任务,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记者:李老师,您能不能为口译爱好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李志奇:口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智力与体力活动。说它是智力活,是因为它要求口译者有过硬的双语能力、广博的知识面、敏捷的思维反应和较强的记忆力;说它是体力活,因为它要求译者有耐压的体格、耐饿的肠胃、耐磨的嘴皮、耐用的双眼、耐听的双耳与耐旱的嗓子!总的来说,口译是一种强度很大的劳动,一场口译,你做好了顺理成章,做砸了饱受诟病,几乎都是如此,所以口译的完美是没有止境的,对一个追求完美的译者而言,它永远是一门带有遗憾的艺术。
    这些年,经实践与观察,我总结了口译实践和口译训练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可以借用汉语四字句描述,如 "死于句下"、"口不能言"、"口不择言"、"枯藤乱绕"、"迟速不谐"、"速而遗法"、"语脉跳脱"、"语力失控"、"佶屈聱牙"、"形合意离"、"村俗傻硬"等,这些都是同学们在练习口译时会体会到或观察到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只要方法得当,可以通过个体勤奋努力不同程度地消除掉。对于外译中而言,外语的听力至关重要,听力卡壳一切归零,听不懂原文,译者就会出现"口不能言", 另外,中文水平也十分重要,中文修养不够是很多口译者水平提不上去的症结所在,中文修炼不足,译出来的汉语就会充满"村俗傻硬"之气,听众或观众不忍卒听。

    记者:我校外国语学院已经有了翻译专业硕士点,2015年就开始招收口笔译硕士了,作为口译教师,您对此有何展望?
    李志奇:对外语学院的师生来讲,是个令人鼓舞的喜事,这不仅是英语专业的事,只要条件成熟,我们的法语、日语、俄语和韩语专业都可以招收翻译专业硕士,是各专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而就翻译专业硕士培养而言,个人认为,应该继续紧抓语言教学,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外语的熟练程度,强化中文的表达水平,专业硕士的外语听力水平要达到能适应各种场合的高度,对中文的掌握应该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否则毕业生的竞争力就强不到哪里去。应该鼓励专业硕士广泛阅读外语原版书籍与中文经典作品,扩大知识面,通识方面要贯通文史哲,提升思辨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同时,翻译教学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虽然我们英汉翻译硕士会有口笔译两个方向,但最好能把笔译教学与口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要贴近市场需求,通过认真调研,仔细设计,使内容引领市场,翻译硕士应该是语言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翻译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全国已经招生的四批150多个翻译专业硕士点,很多并没有招收口译硕士,有的是没有获批该专业方向,有的是有资格,但没有师资或者师资已经流失。坦率地说,虽然我们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并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可以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但口译硕士教学也无疑会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坚信事在人为,团队有信心实现弯道超车,能够攀上新的高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