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湿地项目———一群大学生与湿地的故事

期次:第403期    作者:项静   查看:86










  2002年,一群有志之士偶然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湿地使者行动”的招募信息,这与他们想保护湿地的想法如出一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湿地使者”团队由此诞生,开启了一年接一年的湿地之行。十年之间,他们在WWF的支持下走访了洞庭湖、湘江、东江湖等地,为湿地保护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开始独立开展“绿源”湿地项目。这期间,他们关注地方水资源,分别走访了岳阳市东洞庭湖、郴州市东江湖、常德澧县。
  2015年暑假,他们再次踏上征程,开展主题为“守望资江———关注水环境和饮水安全”的湿地项目,致力于湖南娄底新化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检测以及游家镇养殖污染调研。11名大学生,近4个月的筹备,14天的营期,在新化留下了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调研———养殖场污染中的水资源
  2015年7月23日,团队成员们背着大包小包从学校出发,尽管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手中提着沉重的生活物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无比激动。
  到达新化县后,团队成员立即开展调研活动。在7月25日—28日的4天时间里,他们以新化县游家镇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到淡竹村、上马村、东岭村、如家村、游家村、潘家垅、石板村等地方进行调研和访谈的工作,了解当地的养殖情况及居民饮用水的情况。
  在走访新化县游家镇的东岭、栗山、江田、余庆、淡竹、上马六个村庄时,项目成员共采集了十个水样并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发现,检测结果的十个水样中90%COD(化学需氧量)指标超标,少数样本硝酸盐(以N计指标超标,其余指标均正常。据了解,大多村民会将水烧开饮用或用于洗菜做饭,部分村民饮用桶装纯净水或在家中安装净水器。根据检测结果,他们推测COD超标是因为游家镇养殖场较多,养殖污染严重,从而污染了地下井水和水库的水。其中,栗山村村民反映,烧开水之后水壶中的水垢现象特别严重;另外,根据镇卫生院的医生反映当地患有结石病的村民高达80%,猜测病因和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4天的调研时间,对于不经世事的他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晒黑了,消瘦了,眼圈黑了,腿沉重了,但这一切并不能消减他们对环保的执着。短短几天内,他们从志愿者的视角,获知了游家镇的养殖现状:养殖场分散,人员老龄化,污染粪便直排以及供水程序不完整等。就此,他们主动向游家镇副镇长提出了关于调研情况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在访谈中他们了解到,游家镇养殖污染也是政府较重视的问题,但是政府有着自己的苦衷。村民的不支持、不信任,上级政策出台的时间周期较长等都影响了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但是经过村民、镇政府的共同努力,向上反映,事情已有初步成效,预计在2016年,将有具体的文件下发,对游家镇养殖做一个全面的整改。
测水———烈日下不懈的坚持
  接下来的3天时间,为调查资江一带的饮水问题,团队成员前往八个镇、一个林场测水。他们3人为一组,每组分别跑完3个地方。他们就地检测,把来不及测的水样带回来,并对当地的取水源地、饮用水安全做了详细的分析,就所得分析结果到环保局做了一次访谈,向其反映了所得到的新化县饮水情况,同时对游家镇养殖污染做了详细的沟通,提出了建议。
  烈日炎炎,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测水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得到了县环保局和资江守望者的大力支持,同时给予了我们诸多便利。其中,淡竹村一户热情好客的人家,不但热情地招待我们,还给我们送上了家里的西瓜”,湿地项目队长张凡聪回忆。
  主人王佳先生在得知他们是来调研之后,马上提供了很多信息,包括近年来当地的一些政策以及环境的变化。当问到养猪场时,王先生诉苦说:“由于养殖业在当地兴起,导致水质越来越差,养殖场的污水源源不断排入大洋江,使得大洋江生态受到破坏。村民的水源从江水到井水,最后到桶装水。不过由于近期政府的监管,再加上猪价下调,当地的水质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个别地方水污染还是像以前一样严重。”随后,成员们使用MyH2O提供的简易测水设备,对王先生家中的饮用水进行检测。从测水数据可看出,由于养殖场减少,淡竹村的水质虽有污染,但情况并不是十分严重。
  测水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给王先生和周围几户人家普及了一些健康饮水的生活常识。李欣欣女士说道:“这里其实工业并不发达,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为促进游家镇的发展和百姓增收,镇政府出台政策,发展养殖业。起初很多人都想通过养殖发家,导致养殖场在游家镇遍布开花。但后来数量开始慢慢减少,直到现在,已经不普遍养殖了。”
  李建兵是一名老兵,他带着团队成员去看了一口老井,据老伯说,这口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一直很干净,没有被污染过,一年四季都会有泉水涌出,取之不尽,可以直接饮用。井边的石块上覆着些许青苔,虽然周围没有东西围着,但水质却清澈如许。老伯指着旁边的山头语重心长地诉说:“这里本是古树参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为了种田把树都砍了,后来幡然醒悟,又重新栽上了小树苗。”
  7月30日-8月5日,湿地项目成员走访了八个镇、一个林场,共计走访了五十余个村庄,采集到六十余份水样。他们发现:槎溪镇的各村庄主要饮用山泉水,由镇政府统一供水会经水池沉淀和漂白粉处理后,统一供给附近万多口人;然而各村集中供水面临着处理简单甚至无处理的问题。因为洋溪镇修高铁,当地水质受到很大影响。洋溪镇、科头乡、上梅镇大部分村庄也是由镇政府统一供给的山泉水,虽然为集中供水,仍有个别村庄COD超标,大部分各项指标均正常。石冲口镇受访的村民和镇上的居民多数使用山上的水库水,少数使用井水。检测发现井水水质远远比水库水好,因此我们认为当地的地下水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污染,当地居民对水质也较满意。水烧开后沉淀少,但该村也有部分COD超标。
  团队成员杨云鹏感慨:“由于各个村庄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差距较大,家乡话味道很浓,我们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村民也都十分热心,他们会努力去理解我们反复问的问题,也尽量去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来反映当地的一些问题。见闻我们奔波在各村庄测水,他们直夸我们能吃苦,还让我们喝水乘凉,在奔波之中感受丝丝暖意,疲劳感顿时不翼而飞。”
环教———孩子们心中的美丽家园
  辛苦的调研工作之后,湿地项目成员为当地的小朋友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环境教育课。项目成员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展示,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给孩子们讲述了关于水的各种小知识,引导孩子们热爱和珍惜身边的环境,保护好水资源。
  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地画下了他们眼中的家乡。在他们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其中不乏对生活环境的思考和憧憬。其中王欣小朋友的画上有着大树和七彩的祥云,“我希望我的家乡就像这幅画一样,安逸、祥和,有着美丽的环境。”
  易莎小朋友用稚嫩的笔迹在明信片中写道:“这三天来,我认识了这几位哥哥姐姐。我很用心,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的知识,让我重新知道了要怎样保护水资源,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花卉树木的知识,我非常开心。这几天是我最美好的三天。”
  “也许我们影响的孩子不多,他们能记住的也许不多,但至少我们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保护水资源的种子”,项目成员刘颖说。
  这群普通的大学生,带着青涩和执着,为资江水资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4天的营期虽然已经结束,但他们与湿地的故事,仍在延续……(本文图片由“绿源”环保协会湿地项目提供)